1985年4月,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内发现了35个窃听器
1985年4月的某个清晨时分,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郗照明神情凝重,只见他伫立在阿尔巴尼亚新近落成的大使馆之中,目光紧紧地聚焦在自己手中拿着的一个黑色物件上。
就在刚刚,一名安保人员在对设施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意外发现。随后,当那个不明物体被递到郗照明手里的时候,郗照明着实大吃了一惊。
要知道,他可是辨认出来了,那玩意儿分明就是一枚窃听器呀。并且呢,就在这枚窃听器的背面位置,那非常显眼的四个大字“中国制造”也被他给发现了。
发现涉事地点存在窃听器,而此处关乎国家机密,此等情况着实不容小觑。郗照明当机立断,即刻召集相关人员,针对这栋新建成的大使馆展开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致搜查行动。
郗照明怎么也没想到,此次搜查的结果会让他如此恼怒。就在那栋看上去崭新无比的建筑里,居然被搜出了多达35个窃听器,这一情况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此事最终又是怎样落下帷幕的呢?
郗照明对于这样的结果,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意外之感。
就在那座新的大使馆刚刚落成之际,郗照明便从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些许端倪。
旧大使馆的选址周围皆是阿尔巴尼亚的政治要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大使馆所选之地极为偏僻。尽管新大使馆的建筑气势恢宏了不少,然而其附近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驻扎在阿尔巴尼亚的各个分支机构,压根看不到任何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地标性建筑。
郗照明认为,这无疑是对他们表现出的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此外,就在大使馆刚刚建成之时,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礼宾司曾多次催促他尽快安排搬迁相关事宜,那架势,仿佛是急着要把他们给打发掉似的。
自那时起,郗照明便察觉到了些许异样之处,只是他手头并无任何证据能够佐证自己内心的那番猜测。
就在前段日子,大使馆里部分设施出现了无法正常运行的状况。郗照明借着这个契机,针对这栋新的大使馆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清查工作,如此一来,便有了刚刚那一幕场景的出现。
郗照明内心的这一猜想由此得到了印证,他心里很清楚,摆在眼前的无非就是那种“升米恩,斗米仇”式的故事罢了。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结盟】
我国向来都将阿尔巴尼亚视作友好的伙伴。
阿尔巴尼亚乃是一个小国,并不似中国那般具备独立自主且能自给自足的能力。也正因如此,在往昔风雨飘摇的时代浪潮里,这个国家曾一次次地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之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昔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实力强劲的欧洲,已然风光不再,其主导地位旁落。彼时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一种全新态势,苏联与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强势崛起,将世界一分为二,进而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尔巴尼亚面临着阵营抉择的关键问题。就如同其周边的东欧诸多友邻一般,阿尔巴尼亚最终做出了选择,决定追随苏联的步伐,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中去。
战争结束伊始,阿尔巴尼亚因一项决定而获益颇多。彼时作为苏联的盟友,它从苏联那里获取了大量经济援助,由此得以迅速从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里逐步恢复过来。
可惜的是,好景没能持续多久。阿尔巴尼亚身为欧洲国家,与其他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遭受了那些已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欧洲诸国的排挤。在那段时期,阿尔巴尼亚和诸多国家之间屡屡产生摩擦,纷争不断。面对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微弱的阿尔巴尼亚压根就不具备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与能力。
就这样,阿尔巴尼亚愈发频繁地向苏联发出求援之举,且其要求可谓是极为过分,竟然狮子大开口般地让苏联给予数额巨大的援助,以此来解决该国当下所深陷的不利状况。
然而,刚刚上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可不吃阿尔巴尼亚那一套做法。面对贪得无厌的阿尔巴尼亚政府,赫鲁晓夫渐渐变得越发没了耐心。
于是,阿尔巴尼亚与苏联之间的关系逐步陷入僵化状态。阿尔巴尼亚方面觉得,苏联压根就不乐意应允他们所提出的援助请求,以帮助其化解当下所面临的艰难处境。非但如此,苏联还屡次三番地对阿尔巴尼亚的内政以及经济的自由发展加以干涉,而这恰恰是致使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的关键因素所在。
在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中,苏联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矛盾逐步走向了激化的态势。历经不断的发展演变,直至1961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宣告正式决裂。而伴随着这一局面的形成,苏联方面随即做出了重大举措,那就是停止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所有的援助。
这一结局可让阿尔巴尼亚政府一下子懵了,他们恍然惊觉,没了苏联当作坚实的靠山,往后在国际舞台上,阿尔巴尼亚恐怕是要寸步难行了。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阿尔巴尼亚别无他法,只得将目光转向他处,企图从别的地方觅得新的盟友,进而获取援助。
此次,被他们盯上的乃是与苏联紧密相邻的新中国。
在当时,中国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则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艰难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中国与苏联原本紧密的合作关系便开始逐步走向恶化,双方之间不时会产生一些摩擦。赫鲁晓夫的诸多行径引发了中国领导层的强烈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在1958年,双方正式宣告断交。
中国当下所处的境况,与阿尔巴尼亚可谓是惊人的相似。在此情形之下,阿尔巴尼亚已然向中国传递出了希望友好结盟的讯息。
秉持着携手共克时艰的理念,中国回应了阿尔巴尼亚所传达出的意愿,进而与阿尔巴尼亚构建起友好互助的战略同盟关系。可出人意料的是,阿尔巴尼亚竟沦为了一个贪得无厌、不断索取的“吸血鬼”形象。
【阿中两国的蜜月期】
在友好关系刚刚缔结之际,阿尔巴尼亚便时常于国际社会之中替中国仗义执言。尽管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上所拥有的话语权着实有限,然而其坚定的态度却让我国的领导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满满的诚意。也正因如此,没过多久,当阿尔巴尼亚向中国提出经济援助的请求时,毛主席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对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阿尔巴尼亚送去了数额可观的经济援助。
故而,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在自身都自顾不暇的关键时刻,一下子就给别国提供数额巨大的经济援助,这种做法是值得斟酌探讨一番的。
然而,从长远的视角来考量,毛主席依旧毅然决然地敲定要坚持推进此次援助计划,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出了一批物资,以用于开展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相关事宜。
毛主席所做的这一决策无疑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在相应的那段时期里,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国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凭借着那笔援助物资,我国成功收获了一位坚实可靠的盟友。要知道,在当时那样略显孤立无援的国际大环境之中,能够与阿尔巴尼亚达成友好结盟,实在是一件极为难能可贵的事情呀。
1971年,在中国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展开的那场激烈斗争里,阿尔巴尼亚坚定地站在了中国这一边,给予了大力支持,其贡献意义非凡且不可磨灭。而这一历史事实,恰好有力地印证了毛主席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非凡远见。
在后续漫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始终维系着友好合作的关系。然而不得不说的是,阿尔巴尼亚给予中国的实际援助实在是少得让人咋舌,多数情况下都是中国在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助力,犹如为其输送着维持发展的血液一般。从那之后算起来不到二十年的光阴里,中国给予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价值总计达到了约九十亿人民币之多。要知道,彼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仅才二百多元而已。
在中国所给予的大量援助助力之下,阿尔巴尼亚人民成功熬过了彼时所遭遇的饥荒困境。与此同时,凭借中国输送至阿尔巴尼亚的各类人才所提供的有力帮扶,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建设事业迈进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一系列的五年计划接连顺利完成,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而起,工业建设方面亦是取得了极为迅猛的发展。
基于此,阿尔巴尼亚民众对中国满怀感激之情。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要是未曾获得中国给予的援助,那他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粮食以及用以居住的房屋恐怕都将化为泡影。所以,他们对待中国人格外亲切,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般,关系十分亲密。
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之间曾经历过的蜜月阶段,也渐渐呈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态势。
【贪得无厌的阿尔巴尼亚】
在长期接受中国政府援助的过程中,阿尔巴尼亚政府渐渐步入了一个认知误区。其政府方面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中国给予他们的全部援助,皆是基于盟友关系而应有的、理所当然的举动。
在与我国的往来过程中,阿尔巴尼亚方面的代表渐渐流露出了些许傲慢的姿态。他们已不再甘心于仅仅让本国人民维持温饱,让国家主权得以保障的状况,而是逐步滋生出野心,妄图与西方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同等的高度之上。
更为荒谬的是,他们竟妄图通过中国对其援助的方式来达成这一目标。
伴随欲望的不断膨胀,他们在获取中国经济援助方面,渐渐变得越发贪得无厌、毫无节制。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甚至口出狂言,抛出“你们有的,凭什么不给我们?”这种极为荒唐的论调。
他们居然开启了对中国的埋怨模式,指责中国给予他们的援助数量太过微薄,并且还对中国为其量身定制的发展建议以及援助计划吹毛求疵、横加苛责。一面持续不断地接受着来自中国的援助,另一面却滋生出了对中国的不满情绪,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就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中央领导核心层面开启了权力交接的进程。彼时的阿尔巴尼亚未曾察觉到,当他们摆出那荒唐且傲慢的姿态之际,中国国内针对他们的态度,已然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邓小平上任伊始,便即刻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已然到了重新对我国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关系加以审视的时候了。
在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初步构想已然在邓小平的脑海中形成。他深知,时代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此前,毛主席凭借对外援助之举,为中国营造出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然而到了当下,若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腾飞之态,就绝不能再沿袭以往那种把大量物资都投入到援助事务当中的做法了。
这一决定可让阿尔巴尼亚举国上下都惊愕不已,阿尔巴尼亚的领导阶层心里都很清楚,一旦缺少了中国的援助,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他们必然会陷入极为艰难的境地,每前进一步都将困难重重。
阿尔巴尼亚这个曾经与中国交好的国家,不知出于何种缘由竟怀恨在心,随后开启了对中国的抹黑行径。其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屡屡抛出针对中国且极为不利的言论,全然不顾曾经的友好情谊。
对于他的那些言论,邓小平并未予以过多在意。邓小平心里很清楚,就当下的国际形势而言,不管国际局势出现何种变动,中国都需稳如泰山般坚守自身立场。唯有全力以赴大力发展本国实力,社会主义建设才必定会迎来一片光明的前景。
邓小平所展现出的此种态度,致使阿尔巴尼亚政府愈发恼羞成怒,竟然公然宣称要终止与中国的全部战略方面的往来,彻底切断一切合作关联。
历史仿佛在此刻重现了相似的一幕。遥想当年面对苏联之时,阿尔巴尼亚便是由于其贪得无厌的做派,最终落得个失去所有的下场。后来,好不容易寻得中国这样一位新盟友,中国对其可谓是全心全意予以援助,然而阿尔巴尼亚却并未因此而知足,反而是一味地进行索取,如此行径致使它最后再度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之中。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终究还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恶化的境地。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受到重大影响的当属两国派驻的大使们,郗照明便是身处其中的一位。
在中国宣告削减对阿尔巴尼亚援助之后没多久,阿尔巴尼亚方面便着手开展起修筑新的中国大使馆相关事宜了。从其举动来看,他们已然没再把中国当作朋友看待了。修建这新的大使馆,其意图竟是要把中国从他们的地缘政治核心位置给排挤出去。
此外,那座新建的大使馆,乍一看去气势恢宏,可其内部的设施状况却糟糕至极,残破得厉害。如此一来,郗照明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条件也就变得格外艰苦了。不过,考虑到关乎国家形象的大事,郗照明最终还是默默将这所有的艰难困苦都一一忍耐了下来。
然而,恰恰是这些陈旧且落后的设施,反倒为郗照明造就了此次大规模检查的契机,就这样,阿尔巴尼亚预先安置在此处的那35个由中国援助给他们的摄像头,随之被发现了出来。
郗照明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其实早已有了心理预设,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那些窃听器上赫然呈现的“中国制造”字样时,内心瞬间被愤怒与惊讶所充斥。只见他情绪激动地对着随行人员高声说道:“他们在安装这些窃听器的时候,瞧见这‘中国制造’几个字,难道就不会心生羞耻之感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出于避免产生不必要冲突的考量,郗照明并未就此事向阿尔巴尼亚提出抗议,仅仅是悄然把这件事传达给了国内相关方面。
恰是得益于郗照明所采取的这一举措,该事件才未致使两国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没过多久,阿尔巴尼亚经历了领导层的更替,而新上任的领导人满怀着感激之情,着手对其与中国的关系展开修补工作。
如今,阿尔巴尼亚同我国的关系已然回归到正常状态。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两国人民在友好往来的路途上,将会不断前行,且越走越顺畅,越走越长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